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在獲取核心信息上,背後很重要的依托是獨步天下的信息技術能力,和遍佈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冷戰後,美國海外軍事基地數量仍是“量減值增”, 海外軍事基地分佈在140多個國家和300多個地區的海軍基地,覆蓋了此次馬航MH370飛機每一個目前被重點懷疑的降落區域
  高度是35000英尺,出發地是吉隆坡,目的地是北京。從起飛到消失,馬丁•賽維吉輸入了所有和失聯的馬航MH370飛機一樣的飛行參數。
  58歲的馬丁•賽維吉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和記者,在馬航MH370飛機失聯一個星期後,他走進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處波音777-200客機模擬艙,試圖還原馬航MH370飛機在消失前的全過程。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羅伯特•溫菲爾德•海耶斯也走進一處模擬艙,試圖一探馬航MH370飛機如何進行臨時轉向的究竟。
  雖然一場模擬下來,賽維吉和海耶斯並沒能確定地找到各自的答案,但他們對於應答器何時關閉、飛機如何完成轉向的判斷更加清晰。而後,他們將這些問題轉給在馬來西亞進行採訪的同事,以此向馬方求證。
  憑藉著各自的資源積累和專業分析,加之資源優勢,以美英等一些西方主流媒體為主,在馬航MH370飛機失聯事件中,幾乎成為馬來西亞政府之外的又一個“新聞發言人”,且相較於馬來西亞方面的拖沓和遮掩,這個“發言人”提供的信息還顯得更加準確,反應也更快。
  為馬方調查提供新線索來源
  每一架載有媒體記者的越南軍機結束搜救任務後,舷梯一靠上駕駛艙門口,記者的長槍短炮頓時在舷梯下圍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只要沒有其他緊急的任務,機長都會在走下舷梯後的第一時間就地舉行一場小型的露天記者會。
  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許,已經連續工作執飛了將近一周的機長阮德龍,又一次陷入記者的包圍圈。當天,隨機的十多家媒體中,有兩家電視臺,一家來自美國,一家來自亞洲。美國電視臺的記者通過越語翻譯將問題連珠炮似地拋給阮德龍,一旁的亞洲電視臺的記者雖然話筒離機長最近,卻苦於沒有帶翻譯,面對機長全程越語的回答,一臉茫然和迷惑。
  在當天上午三個多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和這位美國女同行在採訪間歇有過多次簡短交流。她說包括她在內的很多在前方報道的同事對航空領域並不熟悉,但後方編輯部已組成了一個陣容超過十人的技術顧問團,隨時可以解答她對於一些技術問題上的困惑,並不時發過來需要她在現場去求證的種種從專業角度提出來的質疑。
  在多倫多的波音777-200客機模擬艙,馬丁•賽維吉坐在駕駛艙的右側,應答器在他的左腿側,是一個看上去像收音機的裝置。通過這個裝置,地面交通控制台才知道飛機所處的位置、飛行高度、方向,併發出指令,讓每個航班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正常情況下,我們是從不會關閉應答器的。”坐在馬丁•賽維吉左側的當地飛行員教練邁克爾•卡薩多說。
  但馬丁•賽維吉卻動作熟練地將應答器上的三個按鈕往左邊摁下去,把應答器給關了。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首先做的就是關閉應答器。而在失聯前的馬航MH370飛機上,這樣的動作也可能會出現。應答器的關閉將使飛機信號和亮點都在二次雷達屏幕上消失,但並不意味著飛機的消失。飛機仍然會出現在一次雷達上,但已變成一個不可識別的光點。這會引起地面控制台的註意,並開始尋找飛機。
  就算馬航MH370飛機因遭遇劫持而導致人為關閉了應答器,可飛機仍然面臨著改變航向的問題。馬丁•賽維吉嘗試關掉自動駕駛儀後轉向,頓時警報聲大作。他又嘗試先關掉警報器,這樣飛機卻又沒法收到具體的指令,完成不了轉向。
  飛機如何能完成轉向?在模擬艙里沒能解開的疑惑,馬丁•賽維吉將會和他的同事一起繼續去設法尋找答案,同時也繼續向馬來西亞方面去求證。
  飛機事故發生後,消息源非常受限,真實信息一般僅掌握在航空公司、軍方和政府手中,習慣且與政府機構、大型企業保持良性互動的西方媒體,此時凸顯了他們的優勢。
  從3月8日馬航事件發生開始至記者發稿時的這十多天來,西方媒體尤其是幾家美英主流媒體,表現搶眼,一次次用他們的信息突破和專業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倒逼馬來西亞一步步拓展其信息發佈的尺度和寬度。
  在此次事件調查中,不論中國還是西方媒體,傳統媒體再次擔任了內容提供者的角色,新媒體和社交媒體則完全作為傳統媒體內容的傳播渠道。
  3月12日,《華爾街日報》從美方調查組處獲悉,引擎數據顯示馬航飛機“可能在失聯後繼續飛行4小時”,這個消息一旦確認,將顛覆馬方此前所作飛機在失聯地點附近墜落的判斷;一天后,CNN又從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處瞭解到,失聯飛機可能最後飛向了孟加拉灣或印度洋某處;而基於路透社14日披露的雷達數據分析,飛機失聯後做過幾次重大的高度變更,並人為改變方向飛往印度安達曼群島。
  這一切信息幾乎都在15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得到回應。“雖然雷達的覆蓋有限,但我們認為飛機作出這種改變,可能是有人蓄意而為。”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說。除了確認飛機應答系統被人為關閉外,他還稱,馬軍方雷達監測到的信號表明,這架飛機先折返往西,隨後又往西北方向行進。這與路透社的分析相吻合。
  納吉布在新聞發佈會上不得不承認,西方媒體的報道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線索”。
  美國軍隊的“先見之明”
  在馬航MH370飛機失聯事件發生的當天,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組建了一個調查小組,當夜出發,前往吉隆坡,擬向馬來西亞提供幫助。這一小組包括了該委員會的航空、雷達方面的專家以及失聯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的技術專家。
  該委員會語氣肯定地發出聲明,他們不會發佈任何調查取得進展的消息,而由領導這期事件調查的國家來對外發佈消息。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派出了自己的高級雷達專家。名為斯科特•鄧納姆的這位專家曾是空中交通管理員,經驗豐富,參與過許多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一些差點出事故的事件。有望從有限的民用雷達數據及軍方雷達偵測到的飛行路線當中理出頭緒。
  按照國際協議,負責調查空難及類似事件的國家應該是事件發生的國家。如果飛機墜落在國際水域,司法管轄權就歸於相關航空公司所屬的國家。但從以往的實踐中看,不論各國有著怎樣各不相同的規定,調查的主力通常都是美國人。
  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航空安全領域的前負責人伯納德•勒布認為,美國不想讓外界覺得是美國在負責調查,“但從某種程度上說,確實是美國在負責”。
  此外,在世界各地發生空難時,另一家歐洲的飛機製造商空客公司或以及英國飛機發動機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也往往會獲得同樣的“觀察員”待遇,並提供技術支持。
  在民航核心技術上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美歐強國,主導著多數國際空難事件的調查,儘管有些時候出於各種考慮他們刻意保持低調。而每每掌握著最新調查進展的各種信息的這些調查小組或其成員,就成為一直與這些公司有著密切聯繫的西方主流媒體獲取信息的近水樓臺。即便這次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一再強調自己是協助角色,由“主導國”來統一發佈調查消息,但《華爾街日報》還是找到了突破口,從美方調查組獲悉了馬航失聯飛機的引擎數據。
  而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在獲取核心信息上,背後很重要的依托是美國獨步天下的信息技術能力,和遍佈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雖然冷戰後,美國海外軍事基地數量大幅收縮,但卻是“量減值增”,目前其分佈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有將近半數位於亞太和印度洋地區,覆蓋了此次馬航MH370飛機每一個目前被重點懷疑的降落區域。這些裝備著美國先進雷達系統的基地,再加上美國分佈甚廣的衛星監測體系,成為一個個信息搜集中心,自然讓消息靈通、且與各機構有密切聯繫的跑口的美國記者更多出了些“底氣”。
  也正因此,在世界各地的空難事件調查過程中,也常能見到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人員的身影。
  這次也不例外。目前,美國已派出兩名聯邦調查局(FBI)探員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協助調查失蹤客機的機組人員及乘客背景,確認他們是否與武裝組織有關或有劫機動機。
  雖然在失聯飛機的線索獲取上屢有突破,但西方媒體仍對於馬方的警惕和謹慎感到不滿。多家西方媒體抱怨馬方提供的信息缺乏新線索,呼籲馬方讓美國調查小組全面接手調查或取得更多資料,“不能讓調查設備和人員實力均強大的美國束手束腳,做不了什麼事”。
  他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美國在搜救上確實表現出了“先見之明”,在多國搜救飛機和艦船集中於南海時,美國軍艦已經悄然駛向馬六甲海峽,並率先表態將搜索範圍擴大到印度洋。接下來的幾天里,這成為了各國搜救第二階段聚集的新的重點海域。(記者 徐方清)  (原標題:西方媒體領跑航空信息 為馬方調查提供線索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13eifk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